《晚春》阅读理解
  | 
 | 
作者:   上传者:tomacc  日期:22-04-01  | 
 
 
 二、阅读理解 
1.《晚春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请找出几个关键的词语进行赏析。 
2.《晚春》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,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。请分析第三、四句中“杨花榆荚”的形象,谈谈你的看法。 
3.一、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?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。 
4.诗的三、四两句意蕴深刻,为历代传诵。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。 
5.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。 
6.请说出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中的“斗”的修辞手法,并简析其妙处。 
7.请发挥想像,用自己的话描绘“杨花”“漫天作雪飞”的情景。 
8.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。 
9.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 
10.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,你同意这种看法吗?为什么? 
 
【答案】 
1.赏析时,“知春”应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,“斗芳菲”应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,“惟解”应突出其诚实可爱的特点。 
2.A.劝勉说:劝人珍惜光阴,抓紧时间多读书,以免像“杨花榆荚”那样白首无成。 
B.挪揄说:故意嘲弄“杨花榆荚”没有红紫美艳的花,一如人之无才华,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。 
C.怜惜说:“杨花榆荚”也是花,虽无大红大紫,亦有可称道之处。 
D.哲理说:诗有寓意。韩愈为“文起八代之衰”的宗师,他欣赏“杨花榆荚”的勇气,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“杨花榆荚”的形象,以鼓励“无才思”者应有不甘落后,敢于创造的精神。“杨花榆荚”不因“无才思”而藏拙,不畏班门弄斧之讥,避短用长,争鸣争放,为“晚春”添色,岂不是诗人所鼓励的么? 
3.草木留春,万紫千红。 
4.运用拟人、比喻手法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,雪花一般随风飘舞,加入了留春的行列,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、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。 
5.运用拟人手法,语言活泼生动有趣。如:草树能知、解、斗,能以才思论天下。 
6.拟人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。 
7.柳絮朵朵,像雪花一样,又轻又白,漫天飞舞,随风飘荡。 
8.拟人;使无情的草树能知、能解还能斗,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,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。 
9.感叹时光易逝,劝喻人们珍惜时光。 
10.示例:同意,因为作者是以“百般红紫”“斗芳菲”反衬“杨花榆荚”的白首无成。不同意,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花榆荚没有红的花,不能为春天增光彩。不同意,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,但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,为晚春增色。 |   |   
 
 
 
 
 
 | 
 
 
*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。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 *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,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,下载不成功时,请一直重试下载,如果一直不成功,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,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,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!
 | 
 
| 
 |  
 
 | 
 |